《论环境法的逻辑嬗变》
《论环境法的逻辑嬗变》
出版时间:2006-1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彬辉
页数:289
字数:287000
《论环境法的逻辑嬗变》内容概要[E]
环境法的勃兴和环境法律实施的蓬勃发展要求人们对这个“年轻”法律部门的立足点——本位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因为无论是立法、执法,还是环境法学学术交流,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本书对环境法学者关于环境法本位的观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和评价,从实证和应然两个角度对环境法本位进行了客观判断。同时,对以权利为本位完善中国环境法律制度和构建环境法学的权利模式研究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本书将环境法学与法理学紧密结合,对环境法本位的学说、立法实践及司法判例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本书可供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相关领域以及法学理论的研究者、立法机关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大专院校法理学专业以及环境与资源保护专业等方面的师生参考。
《论环境法的逻辑嬗变》作者简介[E]
王彬辉,女,1974年生,湖南双峰人,法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础理论问题,已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省部级研究课题多项。
《论环境法的逻辑嬗变》书籍目录[E]
总序前言第一章 环境法本位概述 一、法之本位
(一)本位
(二)法的本位
(三)法学界关于法本位问题的讨论 二、环境法之本位
(一)环境法本位概念
(二)研究环境法本位的意义
(三)环境法学界关于环境法本位问题的几种基本观点
(四)对前述几种基本观点的评价
(五)研究环境法本位的方法 三、应然与实然:环境法本位的合理界说
(一)法的应然与实然概说
(二)法的应然与实然的辩证关系
(三)环境法实然与应然本位:一种法哲学视角第二章 “义务本位”:环境法本位的实然 一、当代中国环境法制的实证分析——“义务本位”
(一)我国环境立法中“义务本位”的表征
(二)环境执法和守法中“义务本位”的表征 二、环境法“义务本位”成因之考察
(一)我国环境立法发展轨迹
(二)社会时代背景考察
(三)法律文化背景考察 三、环境法“义务本位”之辩证思考
(一)“义务本位”环境法在一定程度上的优势
(二)“义务本位”环境法之反思第三章 “权利本位”:环境法本位的应然 一、“权利本位”——对环境法中权利地位的应然判断
(一)权利
(二)权利与法律的一种基本认识:权利本位
(三)环境法权利体系:一种独立形态的权利组合
(四)环境法权利与环境权之关系 二、理性辩护——环境法“权利本位”的支撑体系
(一)个人自由与社会关系的统一——“权利本位”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支撑
(二)发展观念的扩展——“权利本位”社会发展学的证成
(三)权利的界定与分配——“权利本位”经济学的分析
(四)环境公共信托与社会制衡型环境政策理念——“权利本位政治学的基础
(五)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权利本位”社会学的进路 三、实践需要——环境法“权利本位”的必然
(一)环境立法社会背景的深刻变革
(二)2004年人权宪法保障之日趋完善
(三)环境保护制度失灵与人的权利第四章 从应然到实然:以权利为本位完善中国环境法制 一、“以人为本”:完善“权利本位”环境法制的基本理念
(一)“以人为本”: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发展的主线之一
(二)“以人为本”:权利本位范式的精髓
(三)“以人为本”在环境法律体系中的表征 二、以权利为本位完善中国环境法制的基本原则
(一)以保护公民环境权为核心原则
(二)权利公平原则
(三)权力衡平——控权和保权统一原则 三、以权利为本位完善中国环境法制的初步思考
(一)现行环境法权利体系存在问题及完善视角
(二)宪法当代化的标志:公民基本环境权的确认
(三)扩展公民环境权利受保护的广度
(四)增强公民环境权利受保护的密度
(五)建立公民环境权利实现的保障机制
(六)准确定位政府在环境法中的角色:从“权力主体”到“责任主体”第五章 环境法学权利模式研究体系的构建 一、环境权:环境法学权利模式研究的基石范畴
(一)确定环境法学权利模式研究基石范畴的意义
(二)环境法学权利模式研究的基石范畴:环境权 二、环境法学权利模式研究中的方法论
(一)环境法学研究中的方法论
(二)环境法学权利模式研究中整体主义方法论的误区
(三)个体主义方法论在环境法学权利模式研究中的生命力
(四)两种方法论在环境法学权利模式研究中的结合 三、环境法学权利模式研究框架的基本设计
(一)权利模式研究框架的建立
(二)环境法相关权利的分类研究
(三)“生态人”的理论预设
(四)与权利相关的三种关系研究
(五)制度层面的环境权利研究
(六)运作层面的环境权利研究
(七)权利文化与生态文化研究参考文献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