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L1

《无机化学.上册》电子版-1981-12_高等教育_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华中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

《无机化学.上册》《无机化学.上册》电子版-1981-12_高等教育_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华中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

《无机化学.上册》

出版时间:1981-12
出版社:高等教育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华中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
页数:437
字数:530000


《无机化学-上册》内容概要[E]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本书是在1992年出版的《无机化学》(第三版)的基础上,由吴国庆任主编的新编写组修订完成的。第四版教材在体系与选材两方面既保留了原书的特色,又呈现全新的面貌,使重点更突出,层次更分明。适当降低原子结构及化学热力学的要求。更新了例题与习题,在例题后加评论,以发挥例题、习题的思考功能、操作功能和讨论功能。注重培养读者从因特网上获取知识的能力,以例题、脚注等形式列出了相关学科的网站。
全书共六篇,分上下两册。上册为化学原理,包括物质结构、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水溶液化学原理三篇;下册为元素化学。本书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他院校化学类专业选做教材。

《无机化学-上册》书籍目录[E]

绪论第一篇 物质结构基础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1-1 道尔顿原子论
1-2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2-1 元素、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
1-2-2 核素、同位素和同位素丰度
1-2-3 原子的质量
1-2-4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3 原子的起源和演化
1-4 原子结构的玻尔行星模型
1-4-1 氢原子光谱
1-4-2 玻尔理论
1-5 氢原子结构(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力学模型
1-5-1 波粒二象性
1-5-2 德布罗意关系式
1-5-3 海森堡不确定原理
1-5-4 氢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1-6 基态原子电子组态(电子排布)
1-6-1 构造原理
1-6-2 基态原予电子组态
1-7 元素周期系
1-7-1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及元素周期表
1-7-2 元素周期表
1-8 元素周期性
1-8-1 原子半径
1-8-2 电离能
1-8-3 电子亲和能
1-8-4 电负性
1-8-5 氧化态
习题 第2章 分子结构
2-1 路易斯结构式
2-2 单键、双键和叁键——σ键和π键——价键理论(一)
2-3 价层电子互斥模型(VSEPR)
2-4 杂化轨道理论--价键理论(二)
2-4-1 杂化轨道理论要点
2-4-2 sp3杂化
2-4-3 sp2杂化
2-4-4 sp杂化
2-5 共轭大π键
2-6 等电子体原理
2-7 分子轨道理论
2-8 共价分子的性质
2-8-1 键长
2-8-2 共价半径
2-8-3 键能
2-8-4 键角
2-8-5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2-9 分子间力
2-9-1 范德华力
2-9-2 氢键
2-9-3 分子间作用力的其他类型
2-9-4 范德华半径
2-10 分子对称性(选学材料)
2-10-1 对称性
2-10-2 对称操作与对称元素
2-10-3 分子的对称类型
2-10-4 分子的性质与对称性的关系
习题 第3章 晶体结构
3-1 晶体
3-1-1 晶体的宏观特征
3-1-2 晶体的微观特征--平移对称性
3-2 晶胞
3-2-1 晶胞的基本特征
3-2-2 布拉维系
3-2-3 晶胞中原子的坐标与计数
3-2-4 素晶胞与复晶胞-体心晶胞、面心晶胞和底心晶胞
3-2-5 14种布拉维点阵型式 ……
第4章 配合物第二篇 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5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6章 化学平衡常数
第7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第三篇 水溶液化学原理
第8章 水溶液
第9章 酸碱平衡
第10章 沉淀平衡
第11章 电化学基础
第12章 配位平衡习题答案(选)附表元素周期表

《无机化学-上册》章节摘录[E]

第一篇 物质结构基础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内容提要
1.本章第l、2、3节通过回顾历史和介绍元素起源与演化讨论原子、元素、核素、同位素、同位素丰度、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等基本概念。其中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是最重要的,除此而外都是阅读材料。
2.本章第4节讨论氢原子的玻尔行星模型,基本要求是建立定态、激发态、量子数和电子跃迁4个概念,其他内容可不作为教学基本要求。
3.第5节是本章第一个重点。基本要求为:初步理解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处于定态的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即电子云);初步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层、能级、轨道和自旋以及4个量子数;掌握核外电子可能状态数的推算。本节有一段小字体,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y图像和D图像属于较高的教学要求,虽有助于更本质地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但暂不掌握并不会影响对大学低年级课程基本教学内容的掌握。
4.第6节是本章第二个重点。教学基本要求是掌握确定基态原子电子组态的构造原理,在给定原子序数时能写出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特别是价电子层构型;泡利原理、洪特规则和能量最低原理是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状态的基本规律,特别是能量最低原理,要切实把握它的正确含义。本节小字内容可不作为基本教学要求。
5.第7、8节是本章最后一个重点,要求建立元素周期律、周期系、周期表、周期性的基本概念。学过本节应能根据元素的电子组态确定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反过来,也要能够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写出原子的电子组态;此外,应重点掌握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3个基本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周期性变化规律,穿插在正文间的小字内容可不作为基本教学内容。
……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