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L1

《慈善唤醒中国》电子版-2011-5_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_陈秀峰,张华侨

《慈善唤醒中国》《慈善唤醒中国》电子版-2011-5_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_陈秀峰,张华侨

《慈善唤醒中国》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陈秀峰,张华侨
页数:315


《慈善唤醒中国》内容概要[E]

不可否认,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改革浪潮,给人们提供了实现理想的机会,并催生了一批掌握亿万财富的资本阶层!
然而,我们面临着巨大的贫富差距,要打破垄断集团主导的利益分配格局,缓解因资源分配不均引发的阶层冲突,建立普惠了国民的利益共享制度,向自知、自觉、自发的公民社会转变。
唯有如此,中国人才能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才能真正站起来!

《慈善唤醒中国》作者简介[E]

陈秀峰,男,1969年10月生。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教授、武汉科技大学基金会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武汉科技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湖北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青年联合会理事。博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师从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郑杭生教授。近几年来,主要以基金会、慈善机构、志愿者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他社会团体等为典型研究对象,开展社会组织与社会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在省部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了多项国家课题: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建设中的社会资本研究”、2009年民政部课题“企业捐赠设立基金会的项目运作与管理模式研究”、2008年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项目“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教育基金会研究”等。另外出版了《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研究》,主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行政决策概论》、《政治社会学教程》等教材,翻译出版乔恩·埃尔斯特的《政治心理学》等著作。
张华侨,1973年11月18日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市同幸村。少年时期,以读《鲁滨逊飘流记》、《悲惨世界》、《圣经》等,打开求知的大门,欧洲人向海外扩张的冒险主义,以及“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深深地吸引了他!
1994年,他怀着吸取知识的强烈渴望,踏进了风景秀丽的武汉大学攻读法律,并对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社会、教育、新闻、地理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带着寻求法治和民主的梦想,先后在一些媒体任记者,目睹了老百姓的权益受到损害,却无处伸张正义的悲凉!
2003年,出版《资本时代的征服》,作者预见:中国进入了一个资本征服的时代,资本将引导资源发生优化配置,而政治精英和资本阶层将形成利益共同体。
2006年,出版《中国黄河调查》(合著),怀着一种宗教般的狂热理想,沿黄河流域的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调研,行程15000公里,揭开了一个真相:为什么黄河文明不能比欧洲率先跨进工业文明?
2008年,出版《拯救乡土文明》,虽然两千多年以来,掌握中国最高权力的是专制帝王,但实际上是宗族的精英分子,以不断提供公共产品和道德资源,维持了乡土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因而乡土文明塑造了中国人的品质。
2010年,出版《让汉江告诉中国》,政治精英和资本阶层能否优化配置资源,决定了中国能否由农耕大国转向工业强国,决定地区之间的差距能否缩小,决定老百姓能否最大化地分享福利!
作者怀着以河流揭示中华民族兴衰的愿望,走过黄河、渭河、汾河、长江、新安江、汉江、太湖、大运河、湘江、赣江、闽江、钱塘江、楠溪江、珠江、岷江等。通过调查,提出了文明衰落在于“文明能量供给不足”的观点,即一个民族是创造伟大的文明,还是停滞不前,取决于吸收、配置资源的能量,并有向外扩张的冲动,从而填补了中国“河流社会学”的空白!

《慈善唤醒中国》书籍目录[E]

前言
第一章 为了这份荣誉: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
 让他们用智慧敲开命运之门
 有了成就感,他们赞同成立基金会
 面对千万观众的欢呼,他以“爱”来回应
 伴随资本扩张而来的是政治荣誉
 随政治荣誉而来的是救济弱势群体的责任
 为何几代人把希望寄托于“远东”
 把感恩文化融入家庭和企业
第二章 靠捐资不能缩小贫富差距
 从富裕阶层的口袋挤出一部分钱
 只用几个小时就完成了筹款任务
 没有优惠政策,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善款变成了缓和冲突的工具
第三章 资本阶层以什么为荣耀
 从八根绣花针释放出来的爆发力
 乡亲们为何选她当支书
 有幸得到国家主席九次接见
 他充满激情地喊出:挑战世界最高峰
 以我的爱心,换你的诚心
 彩车穿过天安门时,他想起了什么
 需要这种名气支撑自己的品牌
 他顶住反对,背水一战,实现超越
 有义务创造财富却没有权力浪费
 绅士文化造就了最大的慈善家
 追求金钱时,又以节俭承担责任为荣耀
第四章 以乡土契约支撑“中国第一村”
 扛了四十年的红旗终于交给了儿子
 当时搞五金厂,被称为是资本主义
 我要彻底忘本!难道农民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
 不当县委书记后,吴仁宝毫不迟疑地返回乡村
 他热血沸腾,凌晨三点起床开会
 遵守契约:成为老百姓的精神支柱
 火炬已经传递到青年人身上
 幻想把富裕的光芒照射到其他乡村
第五章 为何“义工”唤醒了城市的公益
 每个人在付出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素不相识的青年人达成了合作
 向义工服务敞开欢迎的大门
 公益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的标志
 把商会当做是执政的“稳定器”
第六章 伟大的转变:从家族分享到社会共享
 他放弃官位,让父母难以理解
 不求回报,但求永远
 扛起民族品牌后,还勇于承担责任
 让人们永远怀有希望,才有光明的前途
第七章 寻找上海的光荣与梦想
 经济强劲增长与慈善是否相匹配
 ……
第八章 谁帮助弱者发出“正义”的诉求
第九章 以公益诉讼阻止强势集团入侵
第十章 需要有责任的科学家面对农民、农业
第十一章 为了改变陕北孩子们的命运
第十二章 阻挡沙尘暴,缓解千百万人的干渴
第十三章 谁为绝望的孤儿点燃希望的火焰
第十四章 以“博爱”创造脱贫的机会
第十五章 补偿太低,怎能弥补移民付出的惨痛代价
第十六章 资源分配不均,扩大了阶层之间的差距”
第十七章 让中国人等待了两千年的梦

《慈善唤醒中国》章节摘录[E]

不能让垄断集团独享改革的果实
从慈善文化的形成来看,西方工业文明打破了代表等级制的王权后,这一具有历史性的伟大裂变,不仅催生了一个引领技术创新、追求效益最大化的资本阶层,而且给人们带来了更多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也催生了一批慈善家。
但中国在王朝统治时期,帝王并不给老百姓提供公共服务,靠宗法专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导致中华民族在经历一个王朝的崩溃后,却不能像西方人那样,完成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转变,反而压制了公众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对于拥有l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在老百姓为温饱挣扎、公共财政不充分供给、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利益分配极不均衡的情况下,怎能打破不平等的界限,唤起公民的慈善意识?
当农业用地转为工业用地时,农民被官员排除在与企业就土地出让进行价格谈判的大门外;当地官员能堂而皇之地超越法律赋予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与开发商达成土地交易。
此时,农民享有的土地承包权变成了一纸空文,他们失去了借耕地转让给企业,从中获取最大化收益的机会;以低价占有土地的集团,却能获取额外的财富。
阻碍这个民族向公益文化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城市的大门依然向亿万农民紧紧关闭。
……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