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L1

《走进世界著名寺院》

《走进世界著名寺院》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看图走天下丛书》编委会 编
页数:200


《走进世界著名寺院》前言[E]

寺院是出家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是宗教信徒顶礼膜拜的地方,也是出家僧众修行的所在,后来逐步发展为具有多种综合功能的建筑群。
寺院最早起源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在印度佛陀时代,最初称寺院为“精舍”,例如设于中印度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与舍卫城的祗园精舍,便是佛教最早的寺院。由于当时精舍大都建筑在都城郊外幽静的林地,故又称“兰若”,意即寂静之处;又称“伽蓝”,意指僧众所居的园林。
有记载的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东12千米处的千年古刹——白马寺。
我国的寺院众多,其中世界知名的有大昭寺、少林寺、悬空寺、卧佛寺、大相国寺、法门寺等。
国外的著名寺院也有很多,比如日本的东大寺、京都金阁寺、银阁寺、唐招提寺;韩国的佛国寺、普贤寺;泰国的金佛寺、玉佛寺;斯里兰卡的佛牙寺;印度的贾玛清真寺;柬埔寨的吴哥寺;沙特阿拉伯的麦地那先知寺、麦加大清真寺,等等。
从文化上说,这些知名寺院大多历史悠久,有着极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研究价值巨大。从建筑角度上看,这些寺院建筑大多布局紧凑,风格独特,外观宏伟精美,气势庄严。细节上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空间丰富,层次多变,上下浑然一体,堪称建筑中的精品、奇迹,给世人以极大的启示。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寺院典藏丰富,其中有些佛门经书孤本、皇帝赐匾、名人字画价值连城,十分珍贵。我国大昭寺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金像、法门寺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日本东大寺的卢舍那大佛、唐招提寺的鉴真大师的坐像、醍醐寺的金堂;韩国海印寺的高丽大藏经;斯里兰卡佛牙寺中的释迦牟尼的佛牙;泰国金佛寺中的如来金身佛像、玉佛寺中的大尊玉佛等都是佛门中的至宝,价值无可估量。
本书选取的是这些知名寺院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以偏盖全,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寺院的历史、人文、建筑、传说等。由于时间仓促及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不妥之处,期盼读者不吝赐教,以便更正。

《走进世界著名寺院》内容概要[E]

以天下之大,究一人毕生之财力‘精力欲遍游之,难矣!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看图走天下从书”带您走近世界奇景胜迹,阅尽天下文明遗产。

《走进世界著名寺院》书籍目录[E]

白马寺(中国)
大昭寺(中国)
少林寺(中国)
悬空寺(中国)
法海寺(中国)
孔庙(中国)
晋祠(中国)
解州关帝庙(中国)
大悲禅寺(中国)
大相国寺(中国)
法门寺(中国)
鸡鸣寺(中国)
灵隐寺(中国)
极乐寺(中国)
拉卜楞寺(中国)
塔尔寺(中国)
金山寺(中国)
龙华寺(中国)
天宁寺(中国)
五台山金阁寺(中国)
卧佛寺(中国)
涌泉寺(中国)
罗汉寺(中国)
南普陀寺(中国)
般若寺(中国)
慈恩寺(中国)
普明寺(中国)
国恩寺(中国)
镇国寺(中国)
千佛寺(中国)
慈照寺(日本)
东大寺(日本)
法隆寺(日本)
京都金阁寺(日本)
清水寺(日本)
唐招提寺(日本)
醍醐寺(日本)
本愿寺(日本)
佛国寺(韩国)
海印寺(韩国)
普贤寺(朝鲜)
阿巴耶祗利寺(斯里兰卡)
佛牙寺(斯里兰卡)
金佛寺(泰国)
玉佛寺(泰国)
玛哈达寺(泰国)
阿克萨清真寺(巴勒斯坦)
贾玛清真寺(印度)
麦地那先知寺(沙特)
麦加大清真寺(沙特)
萨赫莱清真寺(耶路撒冷)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土耳其)
星期五清真寺(伊拉克)
吴哥寺(柬埔寨)

《走进世界著名寺院》章节摘录[E]

版权页:插图:从少林寺往西南方向登钵盂峰,峰顶有一座佛殿,这就是二祖庵。相传禅宗二祖慧可,向菩提达摩学佛,断臂得到衣钵真传后,曾在此养伤。殿前有四眼井,传说是慧可所凿。这四眼井相距甚近,但水味各异,名为“卓锡井”,当地人也称“苦、辣、酸、甜四眼井”。其时嵩山有位名叫神光的僧人,听说达摩大师住在少林寺,于是前往拜谒。但达摩面壁端坐,不置可否。神光没有气馁。他暗自思忖:“古人求道,无不历尽艰难险阻,忍常人所不能忍。古人尚且如此,我有何德何能?当自勉励!”时值寒冬腊月,纷纷扬扬飘起漫天大雪。夜幕降临,神光仍在寺外站立不动,天明积雪已没过他的双膝。达摩这时才开口问道:“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泪流满面说道:“只愿和尚慈悲,为我传道。”达摩担心神光只是一时冲动,难以持久,略有迟疑。神光明白达摩心思,就取利刃自断左臂,置于达摩面前。达摩于是就留他在自己的身边,并为他取名慧可。少林寺内的立雪亭,便是为纪念慧可断臂求法的事迹而建。达摩禅师以4卷《楞伽经》授予慧可,慧可就是日后禅宗在东土的第二代祖师,自此,禅宗在中国有了传法世系。禅宗在其诞生地印度没有成宗,却在传人嵩洛后,成为中国佛教延绵不断的主流宗派。禅宗流传久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教义和修行方法的简单易行。教内传法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教条化、形式化的弊端,只重考据文字而不重把握精神,会丧失教义的灵魂。针对这种偏颇的倾向,禅宗提出了“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所谓“教外别传”,是指在教典以外别有一种教义的传授方法。禅宗的简易性,便体现在“见性成佛”的主张上。

《走进世界著名寺院》编辑推荐[E]

《走进世界著名寺院》是看图走天下丛书之一。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