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L1

《第十二个天体》电子版-2009-7-1_重庆出版社_[美]撒迦利亚· 西琴

《第十二个天体》《第十二个天体》电子版-2009-7-1_重庆出版社_[美]撒迦利亚· 西琴

《第十二个天体》

出版时间:2009-7-1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美]撒迦利亚· 西琴
页数:299
译者:宋易


《第十二个天体》前言[E]

对一个读者——至少是我本人——来说,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最具说服力而且也最陌生的关于太阳系与人类历史的知识体系。它是如此恢弘、奇诡、壮丽,使我首次意识到,当我们终于有机会和能力追寻人类起源的真相时,才发现事实竟然比想象或幻想更加不可思议。而此前,人类也许并不知道,其实我们一直就置身于创造的奇迹之中,或者,我们本身就是一个被创造的奇迹。我相信,大多数对人类进化有兴趣的人都将对这个系列的图书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同样,对《圣经》(The Bib-P)故事以及大洪水之前的历史感兴趣的人,也可能会持有同样的阅读姿态。你是否思考过,为什么我们这个种族是地球上唯一的高智能物种?你是否想过,为什么从古代的哲人到现代的科学家,都无法完全回答我们从哪儿来?或者你是否知道,为什么希腊词汇anthropos(人类)的意思是“总是仰望的生物”?甚至连earth(大地、地球)一词都是源于古代苏美尔的e.ri.du,而这个词的本意竟是“遥远的家”!撒迦利亚·西琴在《地球编年史》(The Earth Chronicles)系列图书中回答的远不止这些。西琴是现今仅有的少数能真正读懂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学者之一。他穷尽一生的时间探究着我们的起源,当然这些研究要证明的绝对不是一群下树的猿猴怎样奇迹般地成为了人。作为一位当代伟大的研究家,他既利用了现代科学的技术,又从古代文献中窥知了那些一度处于隐匿状态的“神圣知识”。而这些神圣的知识所包含的内容,正是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甚至,我们往何处去。从《地球编年史》的第一部《第十二个天体》的出版,到第七部《完结日:审判与回归的预言》的出版,其间耗时达30年。而他在这30年间所作出的成果,对于全人类来讲,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

《第十二个天体》内容概要[E]

年复一年,一震惊世人的证据被不断地发现,它们挑战着早已建立的地球生命起源论,并用这些证据向我们证明,一个更为先进的地外文明曾在我们的星球上居住过。
带有革命意义的《地球编年史》丛书的第一部,它提供的不可反驳的证据,强烈地证明了那颗“谜之行星”—一尼此鲁的存在。它告诉我们,其上的宇航员为什么要在数个时代之前来到地球,并通过他们的形象造人。
超越30年一丝不苟的探索,《第十二个天体》将《创世纪》中大洪水、巴别塔以及娶人类女儿为妻的纳菲力姆的故事,视作事实而非神话那样进行研究。通过将《圣经》故事与苏美尔、巴比伦泥板文献汇总,它挑战着现存的地球和人类的起源观,并向人类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历史和史前观。

《第十二个天体》作者简介[E]

撒迦利亚·西琴(Zecharia Sitchon)是一位在国际上备受尊敬的作家和研究者,从1976年起,他陆续出版了一部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的系列作品《地球编年史》。这套多达7部的开创性的大书,迄今为止已被译为30种语言出版,印刷近2000万册。

在书中,作者结台考古学、古文字学,东方学与《圣经》学的最新科学发现,重新编织并复述了整个人类的历史——尤其是史前地球史和人类史他提供的证据表明,上古神话并不仅仅是传说或幻觉,而是被我们日渐遗忘的遥远的史实。

7部编年史从45万年以前由太阳系中的第十二个天体尼比鲁(Nibiru)——亦即被美国航天局(NASA)在1982年发现并命名为第十大行星(Planet X)的神秘天体——上降临地球的外星高智能生物阿努纳奇(AnunnakI)对地球的统治开始,中间经历了人类的崛起以及大洪水的灾难,到公元前2023年近东地区苏美尔人的覆灭为止,重构了人类起源与发展的全部历程,作者的观点新颖而极富冲击力,使该系列图书的影响力持继30余年,至今不衰。

作为世界上少数能解读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学者,撇迦利亚·西琴同时也精通希伯来语、塞姆语和欧洲的各种语言他的研究遍及古巴比佗、古埃及、古印度和玛雅文化等领域,一生致力于人类起源的研究活动他的研究活动甚至被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琴学”。当然,最耐人寻昧也最有意义的是,他的研究表明,人类在太阳系中并不孤独,因为在经过了3600年的一个轨道运行周期后,第十二个天体即将返回并掠过它也许足以再次影响我们的近地点。

撒迦利亚·西琴1922年出生于俄罗斯阿塞拜疆首府库班,在乌克兰度过幼年时代。年长后在伦敦大学攻读过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经济学及神话学等,现居住在美国纽约。

《第十二个天体》书籍目录[E]

30周年双里程碑庆典纪念版序初版前言引用来源第一章 无尽的开端第二章 突如其来的文明第三章 天地众神第四章 苏美尔:神的领地第五章 纳菲力姆.火箭中的人第六章 第十二个天体第七章 创世史诗第八章 天国的王权第九章 着陆地球第十章 众神之城第十一章 阿努纳奇的兵变第十二章 创造人类第十三章 众生的末日第十四章 当诸神逃离地球第十五章 地上的王权

《第十二个天体》章节摘录[E]

插图:对纳菲力姆人的命令变得清楚了:抛弃地球,“上升到天国”。这时正好是第十二个天体靠近地球的时候,位于小行星带里面。因为阿努可以在大洪水来临前不久出席紧急会议。恩利尔和尼努尔塔——多半是由操作着尼普尔的阿努纳奇精英分子陪伴的——在同一个飞船上,无疑是在计划着重返母舰。可是其他神祗可没有这么坚决。被强迫放弃地球,他们突然意识到,他们已经依附在了这颗星球及其居民身上。在一艘飞船里,宁呼尔萨格和她那一组的阿努纳奇讨论着阿努发布的命令。在另一艘上,伊师塔喊道:“哎,古老的岁月都化为尘土。”在她那艘飞船上的阿努纳奇们“和她一起哭了”。恩基很显然是在另一艘飞船上,否则他已经向其他神祗透露了他拯救了人类之种。无疑他有理由不感到过分沮丧,因为有证据显示,他已经安排好了在亚拉腊山的相聚。古代文献似乎暗示我们,这方舟仅仅是因为水波才被带到亚拉腊山区的;还有一阵“南风暴”的确可以让船向北方航行。然而美索不达米亚文献重申着,阿特拉一哈希斯/乌特纳比西丁随身带着一名名叫普祖尔一阿木里(意思是“知道秘密的西方人”)的“船夫”。美索不达米亚的诺亚在风暴开始的时候,“将这个建筑物,和着它的部件”交给了他。为什么需要这样一名经验丰富的驾驶员,除非是需要将这艘方舟带去一个特定的地点?这些纳菲力姆人,如我们所说的那样,在最开始的时候,把亚拉腊山的山峰作为地标。作为世界那一部分最高的山脉,它能在洪水退去的时候第一个重现天日。所以“英明的,全知的”恩基,肯定会想到这一点,我们可以推测,他命令他的仆人,领导这艘方舟向亚拉腊山驶去,并计划着重逢。贝罗苏斯所说的大洪水,由希腊史学家阿比德纳斯(Abydenus)记录下来,他陈述道:“时间与永恒之神、大地女神盖亚的儿子克洛诺斯(Kronos)向斯斯特洛斯(sisithros,一个类似阿特拉一哈希斯的角色)透露,在雏菊月(Daisies,第二个月)的第十五天将有一场大洪水,并命令他隐藏西巴尔——这沙马氏的城市——所有能找到的书或著作。斯斯特洛斯做完了所有这些事,马上航行到了亚美尼亚(Armenia),而后神所宣告的事发生了”。贝罗苏斯再一次提到了放鸟儿这个细节。当斯斯特洛斯被诸神带到了他们的住所时,他向在方舟中的其他人解释道,他们是“在亚美尼亚”,并带领他们(走)回巴比伦。我们发现,这个版本不仅与西巴尔这个太空站有关系,同时还发现了斯斯特洛斯被命令“航行到了亚美尼亚”——亚拉腊之地。当阿特拉一哈希斯着陆的时候,他屠宰了一些动物,并用火烤了它们。难怪这些精疲力竭、忍受着饥饿的诸神会“如同苍蝇一样聚拢到贡品这儿来”。突然间,他们认识到了人类和他们种植的食物、驯养的牲畜是必不可少的。“当最后恩利尔到来了,他看见这方舟,被激怒了”。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的新的想法,以及恩基的劝告,都占了上风;恩利尔与这些人类的残余分子言和了,并将阿特拉一哈希斯/乌特纳比西丁带进了他的飞船,飞去诸神的永恒住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灾难——可以预知却不能改变?解密大洪水的一把重要钥匙,就是承认它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偶然事件,而是一系列事件链中的高潮点。影响着人类和野兽的不寻常的瘟疫,和严重的旱灾——按照美索不达米亚原版的说法,它持续了7个“经过”,或者说7个SAR’S。这种现象只能通过大范围气候变化来解释。这样的变化,在地球的过去是跟冰河时期与间冰期的循环有关的。水域急剧缩减、海平面和湖面水位降低,以及地下水源的干涸,是即将到来的冰河时代的标志。自从大洪水结束了这样的局面之后,出现的是苏美尔文明和我们自己的文明。这是冰河期以后的时代,这种考虑之中的冰河作用只可能是最后一次:’我们的结论是,大洪水事件代表着地球上最后一个冰河时代和大型灾难的终结。科学家在钻开的北极和南极冰层下发现了残留在各土层中的氧元素,由此可以判断出千年之前的主要气候。海底,如墨西哥湾(the Gulf of Mexico)的矿样,测量出海底生物的繁衍或缩减,同样让他们能够估测出很久以前的温度。基于这些发现,科学家们现在可以肯定,最后一个冰河期开始于大约75000年前,在大约40000年前经历了一次小型的升温。大约38000年前,一个更为严峻、寒冷和干旱的时期到来了。在那之后,大约13000年前,冰河期突然结束了,然后我们现在的这个温和的气候到来了。将《圣经》和苏美尔的信息汇总,我们发现这些严峻的时期,“地球所承受的”,开始于诺亚之父拉麦的时代。他寄托在诺亚身上的希望——希望诺亚(意思是“休息”)的出生能标志着苦难的结束——的结果,却是一条通往灾难性的大洪水的意外之路。许多学者相信,大洪水之前的10位族长(从亚当到诺亚)以某种方式对应着苏美尔国王列表上大洪水之前的10位统治者。这份列表上的后两位国王并没有使用丁基尔(DIN,GIR)或恩(EN)这样的神圣称号,并将吉尔乌苏德拉(ziusudra)/乌特纳比西丁和他的父亲乌巴一图图(Ubar-Tutu)记录为人类。这后来的两位对应着诺亚和他的父亲拉麦;按照苏美尔列表的说法,他们两人一共统治了64800年,一直到大洪水的到来。最后一个冰河时代,从75000年前一直到13000年前,总共持续了62000年。当乌巴一图图(Uba.r-Tutu)记录为人类。这后来的两位对应着诺亚和他的父亲拉麦;按图图/拉麦当政的时候,这苦难已经开始,这62000@z刚好到这64800年里。我们要解开大洪水的疑惑的努力,聚焦在了地球的气候变化上,尤其是13000年前的冰河期的突然消退。是什么导致了一次如此巨大且突然的气候变化?科学家们提出的许多理论中,我们对一个最感兴趣,那是由缅因州大学的约翰·T·荷林(John T.Hollin)博士提出的。他主张南极冰层周期性的破裂并滑入大海,制造出了突然而又巨大的潮汐波(tidal wave)!这种假设——其他人同意且将之完善——提出,当冰层变得越来越厚,它不仅仅采集到了更多冰层之下的地球热量,同时还在它的底部创造出(通过压力和摩擦力)一个泥泞的、光滑的土层。它在厚厚的冰层和结实的土地之间充当着润滑剂的作用,这样的泥泞土层迟早会导致冰层滑入围绕它的海洋。荷林估算出,如果仅仅是现在南极洲(平均厚度要厚上一英里)一半的冰层滑入了南部的海域,接下来立刻出现的潮汐波会将全球的海平面上涨60英尺,将淹没海岸线附近的城市和低地。在1964年,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的A·T·威尔逊(A.T.wilson)提供了一种理论,说冰河时代是在这样的冰层松动中突然结束的,而这种冰层松动不仅出现在南极,同样还出现在北极。我们感觉到,被我们放在一起的各个文献和事实证明了一种结论,大洪水是这种数十亿吨冰松动并滑入南极附近水域的结果,由此它突然地结束了最后一个冰河期。这个突然的事件引发了一个巨大的潮汐波。从南极水域开始,它向北传递到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这种温度上的巨变肯定造成了伴随着暴雨的巨大风暴。风暴、云朵和黑暗的天空跑在水波的前面,预示着这场巨型“水崩”。的确,这样的现象在古代文献中有过描述。在恩基的指挥下,阿特拉一哈希斯让所有人都上了方舟,而他自己当时却在下面等着启航和封舱的信号。其中有一段充满“人情味”的小细节,讲述了阿特拉一哈希斯,虽然被命令要待在船的外面,他却“进进出出,他坐立不安……他的心碎了;他呕吐出胆汁”。然而接下来的是:……月亮消失了……天气也改变了;雨水在云朵中咆哮着……风变得凶残…………大洪水发动了,它的强力将人卷进了一场战斗;一个人看不见另一个,在这场毁灭中他们都无法识别对方。大洪水像一头公牛咆哮着;狂风像一头野驴一样嘶叫着。黑暗越来越重:不能看见太阳。

《第十二个天体》媒体关注与评论[E]

“刺激……难以置信……激进主义……但你不得不相信。”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第十二个天体》编辑推荐[E]

《第十二个天体》编辑推荐:突破性的畅销书,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册!无可争辩的文献证据:关于地球的起源和人类在天上的祖先。地球编年史第一部,30周年双里程碑庆典纪念版。〈br〉这部启示性的大师级著作,将永远改变人类的历史观和命运观。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