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L1

《苏鲁支语录》电子版-1992-2_商务印书馆_尼采

《苏鲁支语录》《苏鲁支语录》电子版-1992-2_商务印书馆_尼采

《苏鲁支语录》

出版时间:1992-2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尼采
页数:349
译者:徐梵澄


《苏鲁支语录》前言[E]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苏鲁支语录》(Also SprachZarathustra)刊行于1884年。全书凡四卷,以富于诗趣的散文,写出他的“哲学”。这是一部语录,托为一位波斯的圣者苏鲁支,向他的门徒和人民们训说的;所谓“超人哲学”便是他所宣传的东西。尼采他自己对于《苏鲁支语录》有一段自白:
“在我的著作中,《苏鲁支语录》占一个特殊的地位。我以这著作,给人类以空前伟大的赠礼。这本书,声音响彻了千古,不单是世界上最高迈的书,山岳空气的最真实的书——万象、人类遥远地在它之下——亦且是最深沉的书,从真理之最深底蕴蓄中产生,这是一种永不涸渴的泉水,没有汲桶放下去不能满汲着黄金和珠宝上来!”
“他所升降的云梯,没有边际,他比任何人已经看见更远,意愿更远,并去得更远”。(Ecce Homo,楚曾译文)
他自己又说过:“人如不自愿闭其智慧,则对于发自苏鲁支之歌——鹰雕之歌——必须给与适当的注意。”
他所注意的是“将来”而不是“过去”。“哦,我的兄弟们,你们的高贵不当向后流盼,乃是向前凝视!你们当爱着你们的孩子们的国土——在最遥远的海上没被探险过的国土!让这种爱是你们的新的高贵吧。我吩咐你们向着那里扬帆前进!”
这便是苏鲁支——尼采——所呼号着的话。
这部译文是梵澄先生从德文本译出的,他的译笔和尼采的作风是那样的相同,我们似不必再多加赞美。
在我们得到梵澄先生的译本之后,楚曾先生也以他的另一部全译本交给我们,很可惜是不能再在这里刊出了,对于楚先生,我们谨致敬意和歉忱!
郑振铎
1936年

《苏鲁支语录》内容概要[E]

这世纪初,中国大举吸收了西方思想。其功效是显而易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介绍了进来,竟是开辟了一新时代。今兹建国,以之为主导思想。前于此,或同时,若干西方文教菁华,亦经介入,而最影响中国思想的,是德国的这位诗人一哲学家,尼采。可谓为新时代的先驱之尼采的一部主要著作,便是这《苏鲁支语录》,甚为鲁迅所欣赏。鲁迅最初加以翻译,用的是文言,题日《察罗堵斯德罗绪言》,是第一卷《序言》的前三节。那译笔古奥得很,似乎是拟《庄子》或《列子》。以原著的思想及文采而论,实有类乎我国古代的“子书”。宋五子,尚不在其列。这是华文第一译。后下鲁迅再度翻译,用的是白话,从新开始,止于《序言》的前九节,题日《察拉斯忒拉的序言》,后附注解,刊于一九二。年六月《新潮》杂志第二卷第五期。此后有郭沫若的译本,题日《察拉斯屈拉图如是说》,亦止薄薄一本,似是节译。后下鲁迅属徐梵澄将全书四卷译出,交郑振铎出版,时在一九三五。书名乃鲁迅所定,郑振铎还作了一页序言,便是书端这序。郑序中说还有楚曾先生的一译本,当时未便出版两种译本,是以未取。此外另有高岸先生的译本,似乎后下皆已行世。

《苏鲁支语录》作者简介[E]

作者:(德国)尼采 译者:徐梵澄

《苏鲁支语录》书籍目录[E]

缀言序言前言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三 卷之四著述年谱附录

《苏鲁支语录》章节摘录[E]

版权页:究竟文明也是进步了。物质条件变换,生活环境改易,民俗习惯也随之更动了。这时必然产生新道德,新礼节,新仪文。尼采之所攻击者,正是旧道德,昔日所视为天经地义的旧伦常观念。有估定然后有价值,则旧价值当一切重新估定。这预告了现代和将来之必然。在一转变或过渡时期,旧者已倾倒而新者未确立,则一切旧社会秩序依旧伦常而保持者,必至天翻地覆。这时便需要一番大弥纶,从新经天纬地。在这方面尼采诚不失为新时代的先驱。为正动为反动,又看人取什么立场为说了。还有一事是关系较小者,是其反对唯智论。提倡发挥本能,即所谓“良能”。这近于卢梭之回返自然之说。立意在恢复或充实人之生命力。自来人类的行为不是纯凭理智的,而本能中正自有非思智所及之理存。这是一纯哲学问题,大有可研讨者在;于此也说不上正动或反动。以上所说,无论其反动或反对倾向为七或为十或更多,皆可谓各依其观点而异。尼采在此著中自有其“主导主题”二:一日“超人”,二日“永远回还论”。——有学者考证,“超人”这名词,早见于1688年之《教化书》,然似非尼采之所取材。或者取之自歌德之《浮士德》。先于尼采亦尚有用此名之人。要之,非自尼采新创。

《苏鲁支语录》编辑推荐[E]

《苏鲁支语录》: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