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文完全手册》
《高中古诗文完全手册》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李支舜
页数:299
《高中古诗文完全手册》内容概要[E]
本书的特点十分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性全书由两大板块构成:知识篇和方法篇。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方法是学习的捷径:基础实,古诗文才能破解:方法明,学习效果才能显著。知识篇由“文言文”“古诗词”“古诗文常识”“古诗文基础”构成,形成比较完整的一个学习系统,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方法篇主要介绍若干常见而速效的学习方法,操作性强,实用实在。
简明性 古诗文的相关知识多而杂,为了方便同学们使用,本书编写时,二是注意了针对性。二是注意了实用性。前者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内容为界,讲求“适量”,力求“适当”:后者以古诗文学习的需要为上,讲求“适用”,力求“实效”。许多内容,尽量采用表格形式,使知识和方法化繁为简,方便记忆。
工具性本书从工具书的性质出发,在资料性上下功夫,在方法上求创新。充分体现工具书“全”“细”“简”的特点,尽量做到全而不繁,简而不漏。
《高中古诗文完全手册》作者简介[E]
李支舜,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副校长,虹口区“语文名师培养基地”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阅读鉴赏研究会理事。曾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优秀语文实验教师”等称号。长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倡导“博读、精思、巧练”的学习方式,主持国家级“中学语文活动艺术”实验课题,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问题式”教学风格。在《解放日报》、《文汇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出版专著《高考文言文训练与应考指导》、《高考古诗词鉴赏与应考指导》、《高考文言文能力步步高》、《高考语文开放性试题导与练》、《高中古诗文译注与拓展》、《高中语文必修古诗文详注通译》,主编《高中五星级题库语文》等书计500多万字。
《高中古诗文完全手册》书籍目录[E]
知识篇 第一部分 文言文
(一)词法
1 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一览表
2 高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双音词一览表
3 高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单音词一览表
4 高中文言文常见一词多义词推导表
5 高中文言文常见150个实词详解
6 高中文言文常见偏义复词一览表
7 高中文言文名词活用规律一览表
8 高中文言文动词活用规律一览表
9 高中文言文形容词活用规律一览表
10 高中文言文代词分类详解
11 高中文言文副词分类详解
12 高中文言文介词分类详解
13 高中文言文连词分类详解
14 高中文言文助词分类详解
15 高中文言文叹词分类详解
16 高中文言文常见兼词一览表
17 高中文言文常见一词多类词一览表
18 高中文言文常见同类异形词一览表
19 高中文言文常见语气词连用一览表
(二)句法
1 高中文言文判断句一览表
2 高中文言文被动句一览表
3 高中文言文省略句一览表
4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一览表
5 高中文言文固定结构一览表 第二部分 古诗词
1 古代诗歌分类介绍一览表
2 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分类解说
3 古诗词鉴赏评价常见术语
4 古诗词常见表现手法一览表
5 古诗词语言风格简说
6 古诗词“炼字”艺术简说
7 对联基本常识简表 第三部分 古诗文常识 (一)文学常识
1 先秦文学常识简表
2 两汉文学常识简表
3 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简表
4 唐代文学常识简表
5 宋代文学常识简表
6 元明清文学常识简表
7 中国古代作家并称一览表
8 中国古代大诗人别称
9 中国古代作品并称概述
10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最
11 中国古代文学派别概述
(二)文化常识
1 古人称谓简说
2 古代姓名与称谓一览表
3 文言文中常见称谓例解
4 文言文常见谦词分类解说
5 文言文常见敬称分类解说
6 亲友间的礼貌称呼 ……第四部分 古诗文基础方法篇
《高中古诗文完全手册》章节摘录[E]
三、忧国忧民:知人论世,领悟情感
古代不少诗人以天下为己任,写出了许多忧国忧民之作,尤其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如唐朝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时期,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时期等。理解这类诗歌要联系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进而领悟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如杜苟鹤的《山中寡妇》,杜荀鹤是晚唐诗人,晚唐时藩镇割据,节度使们为扩大自己的势力,连年征战,诗中的妇人被战乱夺走了丈夫,孤身一人,身穿麻布衣,鬓发枯黄,面容憔悴,生活困苦不堪。面对民不聊生的黑暗社会现实,诗人发出了深沉的感慨:“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诗人对山中寡妇的深切同情,对残酷的剥削、无休止的徭役、繁重的赋税的憎恨,便能理解和把握了。其他如秦韬玉的《贫女》、皮日休的《橡媪叹》、聂夷中的《伤田家》、自居易的《观刈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也可运用这种鉴赏方法。
四、思乡怀人:领悟意象,理解感情
这类诗歌往往借助于某些具体意象,抒发诗人怀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诗人身在东都洛阳,听到了饱含离愁别绪的《折杨柳》曲,思念家乡之情顿生。借助于《折杨柳》这支曲子,理解传统文化中杨柳的内涵,这首诗蕴含的感情就能把握了。古诗中还常常借大雁、月亮等意象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五、怀古伤今:联系背景,理解典故
这类诗往往通过对古人、古事、古迹的描绘,或借古讽今,或怀古伤己,或发表某种感慨。理解这类诗歌,首先要联系相关的写作背景,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其次要正确理解所运用的一些典故。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先要了解词人写这首词时已年近半百,但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用,空有报国之志而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其次要理解词中所描写的古人古事,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指挥若定的形象,进而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怀古伤己:借周瑜的年轻有为抒发自己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又如理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要联系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的背景,又要理解刘义隆、孙权、刘裕、廉颇等典故的含义。既表现了对统治者不思恢复的强烈不满,又表现了对统治者不重用自己的愤慨,既怀古伤今,又怀古伤己。其他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刘禹锡的《石头城》也属于这类诗歌。
六、阐发哲理:理解现象,准确阐发
这类诗在宋代特别多,因为宋诗崇尚理趣。诗歌往往由某类自然现象人手,发表某种有普遍意义的见解。理解这类诗歌,首先要理解所描写的某种现象;其次能用准确的语言阐发诗中蕴含的哲理。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高中古诗文完全手册》编辑推荐[E]
知识与能力并举,技巧与效率同行。
常识总汇,方法导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