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L1

《清廷戊戌朝变记》电子版-2008-10_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_(清)苏继祖

《清廷戊戌朝变记》《清廷戊戌朝变记》电子版-2008-10_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_(清)苏继祖

《清廷戊戌朝变记》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清)苏继祖
页数:132


《清廷戊戌朝变记》前言[E]

今年(2008)是戊戌变法失败的第110年。一个自信的民族,其对失败的纪念与对胜利的纪念其实同样重要。也许是历史的一种回报,在这个年份里,奥运会在中国举行。中国人把这视为一项“胜利”,更视为30年改革开放的一种精神果实。无可疑义,这确实是一颗滋润的果实。但是,如果把坐标放到戊戌年作思考,我们也可以说,这也是一颗迟到的果实。——在这样一个日子里,回望一下“戊戌”,对我们会有特别的启迪。在此,我们选取了几部旧籍,把它们重新刊印,算是对那场失败的一种纪念。这种选取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戊戌变法不是一项孤立的事件,它至少与马关和谈(1895)和庚子国变(1900)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失败的事件。因此,我们选取的旧籍,就不是集中在戊戌变法这一个点上,而是力求展现出它前后的照应。我们选取了这样三本书作为它核心的展示点,它们是:《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劝学篇》、《庚子西狩丛谈》。

《清廷戊戌朝变记》内容概要[E]

本书收录了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染启超《戊戌政变纪事本末》、袁世凯《戊戌日记》及陈庆年《戊戌已亥闻录》四种,从不同角度全程记录了戊戌变法始末。

《清廷戊戌朝变记》书籍目录[E]

清廷戊戌朝变记 苏继祖 序 戊戌朝变纪闻 跋戊戌朝变记后戊戌政变纪事本末梁启超 百日维新 政变正记戊成日记 袁世凯 序 戊戌日记 自书戊戌纪略后 跋戊戌己亥见闻录 陈庆年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年)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年)

《清廷戊戌朝变记》章节摘录[E]

清廷戊戌朝变记 苏继祖戊戌朝变纪闻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四月廿三日,下诏定国是,行新政。自甲午乙未兵败,割地求和偿款,皇上日夜忧愤,益明中国致败之故,若不变法图强,社稷难资保守。每以维新宗旨商询于枢臣,辄以祖宗成法不可改,夷法不足效,屡言而驳之,上愤极,往往痛哭而罢。惟大学士翁常熟近年省悟大局,非变法难以图存,前曾拟变法诏勅十二条,商及恭邸,为恭邸阻之。有与翁不和者,暗中谮于太后,谓翁取悦于皇上,妄思改变成法,此肇乱之道,恐其蛊惑皇上,宜早防范。翁之前此出毓庆宫,即因此也。南海张侍郎曾使外洋,晓然于欧美富强之机,每为皇上讲述,上喜闻之,不时召见。其为人虽无足取,然启诱圣聪,多赖其力。朝中守旧诸大臣皆忌之,呼翁为老奸巨滑,呼张为汉奸。至廿三年冬,德人占据胶州,上益忧惧,至今春,乃谓庆王日:“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庆邸请于太后,始闻甚怒,日:“他不愿坐此位,我早已不愿他坐之。”庆力劝,始允日:“由他去办,俟办不出模样再说。”庆邸乃以太后不禁皇上办事复命,于是商诸枢臣,下诏定国是。四月二十四日,太后召见庆王、荣相。(说为陵工事,不知尚有他事否?)四月二十五日,上谕工部主事康有为、刑部主事张元济,着于二十八日预备召见。上年冬,德人占胶州,康有为来京上言,极言事迫万分,亟须变法自保。上览奏,欲召见面询,为恭邸阻以成例,四品以下不得召见,命大臣询问代奏可也。上从之,令总署王大臣详细询问变法大计,并令告知,如有陈奏事件及著述书文,即由总署代陈,勿许阻难。此正月初间事也。至四月,恭邸薨,上始得与翁常熟一德一心,商办变法事宜;又值太后许假事权,故敢下诏定国是,召见康有为焉。

《清廷戊戌朝变记》编辑推荐[E]

《清廷戊戌朝变记(外三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今年(2008)是戊戌变法失败的第110年。一个自信的民族,其对失败的纪念与对胜利的纪念其实同样重要。 也许是历史的一种回报,在这个年份里,奥运会在中国举行。中国人把这视为一项“胜利”,更视为30年改革开放的一种精神果实。无可疑义,这确实是一颗滋润的果实。但是,如果把坐标放到戊戌年作思考,我们也可以说,这也是一颗迟到的果实。——在这样一个日子里,回望一下“戊戌”,对我们会有特别的启迪。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