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L1

《人与机器——高科技的本质与人文精神的复兴(精装)》电子版-1999-12_江苏教育出版社_林德宏 著

《人与机器——高科技的本质与人文精神的复兴(精装)》《人与机器——高科技的本质与人文精神的复兴(精装)》电子版-1999-12_江苏教育出版社_林德宏 著

《人与机器——高科技的本质与人文精神的复兴(精装)》

出版时间:1999-12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林德宏 著
页数:562
字数:440600


《人与机器——高科技的本质与人文精神的复兴(精装)》内容概要[E]

由于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问题,已成为时代的重大课题。林德宏撰著的《人与机器——高科技的本质与人文精神的复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一本从哲学上阐述人与机器关系的学术专著。早在1748年,法国医生兼哲学家拉美特里曾写过著名的《人是机器》,明确提出人是一台结构比较精致的机器,从哲学上把机械论推向了极端,对后来哲学思想和科学思想的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27年,李约瑟也出版过名为《人,一台机器》一书。自从有了电脑、机器人以后,又有人提出“人是机器”和“机器是人”的观点,使得人机关系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
林德宏认为,人机关系问题是人与物关系的重要方面,这里所讲的物是“人造物”,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所以人机关系问题,又是高科技与人的关系问题。作者指出,科学技术的本质是能够物化为各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唯有通过这些工具,智力才能得到物化和优化,人类才能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性。人类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不断技术化或物化的过程。近代以来,人类的生存是“技术化生存”,人类的进化常常表现为人造物的进化。
人类生产工具的基本形式是机器。有了机器,人类便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人工自然界。人们开始崇拜机器,人在机器面前开始异化,却忽视了自身的价值。于是科技文化成为主导文化,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开始分离与对峙。《人与机器》的主题是,强调高度的物化有可能使人“非人化”,并旗帜鲜明地反对人的“非人化”的趋势。
自从人工智能技术出现以后,机器便开始“智能化”,所以在许多人看来,人机之间的界限将不复存在。作者指出,高科技使生产劳动日趋智能化和信息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深层次体现。高科技空前体现了人的价值,也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科技可能使人进一步异化,并导致人的“非人化”。高科技既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高效益,也给人类带来高风险。“克隆”风暴、人机大战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都是出于对高科技条件下人类命运的关心。面对这场可能出现的危机,作者认为应对高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加以必要的合理的约束。为此,作者提出了“技术有禁区”的观点,即科学思考无禁区,技术行为有禁区。
从《人与机器》的这些内容来看,作者既不是唯科技论者也不是反科技论者,而是主张既要充分依靠高科技来发展生产,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又要注重人的价值、人的素质提高和自我完善。作者呼吁在发展和推广高科技的过程中复兴人文精神。为了说明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相互结合的哲学根据,作者主张哲学应以人为中心,人与物的关系也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并对这个基本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他认为,不仅应在本体论中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应当把唯物主义曲解为物本主义。应当说,林德宏教授的这些见解富有新意,在哲学研究中体现了创新的精神。他的立论不一定都很成熟,也可能有不少偏颇之处,但他出于对人类的责任感,对当今人类文明的历程进行了认真的哲学思索。

《人与机器——高科技的本质与人文精神的复兴(精装)》作者简介[E]

林德宏,1938年生,南京人。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为《科学思想史》、《东方的智慧——东方自然观与科学的发展》、《科学认识思想史》,主编《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高科技与社会文库》。

《人与机器——高科技的本质与人文精神的复兴(精装)》书籍目录[E]

前言第一章 人:创造者 1.拉美特里:《人理机器》 2.人:创造主体 3.体力与智力 4.科技能力第二章 工具:人的取代物 1.机械与动力机:体力的放大 2.电脑:智力的解放 3.人与工具的统一第三章 机器时代 1.农业生产的特点 2.工业生产的特点 3.机器:人对自身的超越 4.机器:劳动方式的变革 5.机器:革命的力量 6.对机器的崇拜 7.机器:世界的模型 8.机器文化的评伦 9.机器与人的异化第四章 现代机械论 1.爱因斯坦的物理学机械论 2.现代主社会物理学 3.现代生物学机械论 4.关于人体的机械论 第五章 机器是人吗? 1.机器和机器人的发展 2.机器有生命吗? 3.机器能思维吗? 4.机器模拟思维的局限 5.机器人能成为人吗 6.机器的本质……第六章 人机关系第七章 人不是机器第八章 以人为中心第九章 两类自然的碰撞第十章 两种文化的分离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与人的利益第十二章 现代科学技术危机第十三章 人与物的关系第十四章 人文精神的复兴第十五章 科教兴国后记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