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L1

《阶级》电子版-2006-03-01_高等教育出版社_[美] 埃里克·欧林·赖特

《阶级》《阶级》电子版-2006-03-01_高等教育出版社_[美] 埃里克·欧林·赖特

《阶级》

出版时间:2006-03-0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美] 埃里克·欧林·赖特
页数:358


《阶级》前言[E]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这就是其研究的主要地域开始由西欧大陆向英美转移。这表现在,出现于20-30年代、兴盛于50-60年代的植根于西欧大陆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走向衰落,而在英美这两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多年受压制从而少有作为的国家,却开始不断涌现新的颇具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或理论,并逐渐取代西欧大陆而成为当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心地域。对于这一变化,西方学者极为敏感,早在1983年,英国新左派代表人物佩里。安德森就指出:“在过去工。年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地理位置已经从根本上转移了。今天,学术成果的重心似乎落在说英语的地区,而不是像战争期间和战后的情形那样,分别落在说德语或拉丁语民族的欧洲。”

《阶级》内容概要[E]

在这一开创性的新著中,埃里克·欧林·赖特对马克思的社会阶级概念提出了一个完整的重建。《阶级》为阶级的抽象结构概念和对特定历史环境中阶级角色的描述之间的断裂搭起了一座桥梁。它将剥削概念恢复为阶级分析的核心,在某种程度上它既容纳了中间阶级的经验复杂性,也涵盖了国家社会主义阶级结构的存在性。论证有力,逻辑简洁,文笔清晰,这些优点使得《阶级》成为当代社会学的一个意义重大的文献。

《阶级》作者简介[E]

埃里克·欧林·赖特(Erik Olin Wright),1947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的伯克利。1968年毕业并获得社会研究的学士学位之后,他在牛津大学两年,主要跟随克里斯托弗-希尔研究历史,1970年返回美国后的一年里,他参加了伯克利的一神论神学研究会,期间还在圣昆廷监狱做过实习牧师。1971年,他进入加州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社会学,直到1976年春完成他的博士论文《阶级结构和收入不平等》。作为《阶级、危机和国家》(新左派图书公司,1980)的作者,他目前是麦迪逊市威斯康星大学社会学教授。

《阶级》书籍目录[E]

前言1 提出问题:阶级分析的议程 马克思的遗产 当代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议程第一篇 概念议题 2 一个概念的变迁—矛盾的阶级定位
概念构建的逻辑
构建矛盾定位概念的分析步骤
经验背景
理论约束
备选方案
建立一个新概念
概念构建的问题 3 阶级分析的一般框架
罗默对阶级与剥削的阐述
走向阶级分析的一般框架
再次提出未解决的问题 4 一般框架的内在含义和细节阐述
备选阶级理论
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
历史理论
合法性与动机
阶级结构和国家的形式
阶级结构和阶级构成
阶级联盟
阶级结构中的妇女
结论第二篇 经验调查 5 相互竞争的阶级定义的经验判别
经验研究的策略
判别的可操作化
重新对假说进行公式化阐述
统计过程的说明
经验结果
结论 6 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瑞典和美国的比较
阶级分布
对阶级结构中差别的解释
阶级和家庭
阶级结构和收入 7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意识
什么是阶级意识?
因果逻辑
可操作化
统计过程的说明
经验结果
结论 结论
以剥削为核心的阶级概念
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
阶级结构与政治
政治含义附录I 变革概念的实际策略附录Ⅱ 变量构建附录Ⅲ 所用表格的完全数据参考文献索引人名索引译后记

《阶级》章节摘录[E]

插图:历史唯物主义的这种概念重建的方式,无疑将受到许多马克思主义者的反对,这是因为它违反了许多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尤其是有三个传统论点将受到挑战。第一,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直接的和固有的未来,这一观点遭到质疑。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包括对两种剥削资产的平等化-生产资料和组织资产,并不存在这两者同时发生的逻辑必然性。这样,资本主义至少内在的存在两种未来-国家集权主义和社会主义,因此资本主义的命运要比通常所承认的那样更不确定。”第二,资本主义未来的这种相对开放性表明,无产阶级不再被假定为资本主义中革命任务的唯一承担者。我们在第三章对“中间阶级”的探讨中曾谈到,其他阶级具有在这一角色中替代工人阶级的潜力。第三,作为一种具有其自身独特剥削形式的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对其特征所做的描述,违背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仅仅看作是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的观点。在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社会主义就其本质来讲绝对不是一种生产方式。当然,马克思承认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将依然存在,但阶级的存在基本上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的残余,而不是基于社会主义本身的内在关系。也许有人会问:对历史发展阶段的这种重建是否削弱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历史思想所具有的进步性质?我认为不会。历史阶段的宇列以剥削形式的依次消亡为标志。在这个意义上,资本主义相对于封建主义是进步的,国家集权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是进步的,社会主义相对于国家集权主义是进步的。资本主义可能不再被认为是人类发展道路中最后一个对抗的社会形式,但对历史道路的进步陸却依然存在。”

《阶级》编辑推荐[E]

《阶级》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