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汉字》
《细说汉字》
出版时间:2006-12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左民安
页数:665
字数:550000
《细说汉字》前言[E]
左民安同志近以所著《汉字例话》示见,予雒诵反复,不能释手。民安研究古汉语,尤于文字训诂见其功力,且能博综典籍,究其奥义。全书首列甲文、铭识、古篆、楷书、简化字、阐述形体之发展演变、形义关系;次及经典诗文,以明其用;对世人易误之形、音、义,亦均指明其因与纠正之法。条例清晰,深入浅出,其裨后学之功大矣。原稿经删裁繁芜,刊改漏失,现仅以二十余万言问世,尤其慎矣。
昔日予与民安同在北师大古汉语教研室,知其人既勤且慧,每有意见,莫不闳洽。惜共事不久,民安调宁夏任教,后闻其患有严重疾病,予甚忧之。民安不计生命之存亡,忧绝学之鲜传,毅然写成此书,能得持世教。其品德学问若是,乃多年修为之所成。
《细说汉字》内容概要[E]
这是一本介绍汉字基本知识的通俗读物。原书曾以《汉字例话》《汉字例话续编》刊行于世,深受读者喜爱。现将两册合于一本,改为现书名出版,并选配了与内容相关的460余幅插图。
全书以1000个有代表性的常用汉字为例,分别说明了它们是如何由甲骨文、金文向小篆、楷书、简化字演变的;同时通过形体分析,具体地解释了每个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内在关系;还以古代诗文中的例句为证,述及了每个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并对某些容易认错、读错、用错的字,分别从形、音、义等方面作出比较,指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和纠正错误的方法。
该书有助于提高读者阅读古代诗文和正确使用文字的能力;对从事语文教学的人来说,也是一本很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书。
书中《汉字的结构》部分入选香港中学语文课本。
《细说汉字》作者简介[E]
左民安(1935~1987年),山东莱阳市人,1959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担任古代汉语的教学工作,1962年以后一直在宁夏大学中文系任教。在从事古代汉语教学的同时,致力于文字学和训诂学的研究,主要著有《细说汉字》(原名《汉字例话》和《汉字例话续篇》)、《汉字部首讲解》、《写作纵横谈》等专著,以及《浅谈段玉裁对的研究》、《王念孙校雠学初探》、《训诂学漫谈》、《辞书编篆与古籍整理刍议》等论文数十篇。
《细说汉字》书籍目录[E]
序一序二前言汉字概说正文 一部
一
丁七
十上下
不五
屯廿
无世
丘丙
亚吏
毕百
至西
亟 乙部
乙
气 人部
人
匕千
仁仆
介
从
化
比
仔付
北尼
企伏
伐
休
众传
细
位何
余
依
侪
卓臾
侯
侵保
爽僚疑 儿部
儿
兀允元
足先
光
尧克
竞
竟 几部
几 八部
八小
分公
少兮
半 入部
内 又部
又
及友
双
反支
父
刍史
右
皮争
事
叔受 力部
力
协
助劲
男
勇 刀部
刀
刃
勿卯
刑刖
列则
创色
删利
到
剐剑
契劓 卜部
卜
占兆
贞 冫部
冬
冰冶
冽 厂部
厂历
原
厚 匚部
匚也
区匠
曲匿 广部 子部 弓部 马部 幺部幺 纟部 士部 一部 夕部 女部 彳部 弋部 丸部 尸部 己部 干部 工部 土部 大部 山部 川部 口部 口部 寸部 巾部 门部 女部 气部 心部 文部 爻部 火部 户部 欠部 月部 毛部 氏部 斗部 牛部 手部 斤部 午部 爪部 歹部 瓦部 王部 戈部 犬部 井部 木部 支部 日部 日部 止部 贝部 殳部 水部 ……笔画检字索引
《细说汉字》章节摘录[E]
比如“汝”字,在《说文解字》中说:“水出弘农卢氏,还归山东入淮,从水,女声。”可见“汝”字的本义是水名。可是后来这个“汝”字就被假借为第二人称代词用了,相当于现在的“你”字。如《愚公移山》云:“汝之不惠。”这个第二人称代词的“汝”与原来当水名讲的“汝”在词义上毫无联系,仅仅是读音相同而已。所以,第二人称代词“汝”,就是个假借字。
“亦”字甲骨文的写法是在“大”字中间的两边各加一个点,《说文解字》说:“人之臂‘亦’也,从大,像肋腋之形。”从字形上看也很清楚,是站着的一个人,张开两臂,两臂下各有一个点,表示这里就是腋下,所以“亦”字的本义就是“腋”。但后来“亦”字因为读音关系,被假借为副词用了(当“也”讲),所以只好另外造个“腋”字取代了“亦”字的本义。而当“也”讲的“亦”也就永借不还了。
“自”字在甲骨文里像个鼻子,所以《说文解字》说:“鼻也。象鼻形。”这话是对的。“自”字本义就是鼻子,后来被假借为“自己”的“自”。于是另造了一个从“自”声“畀”的形声字“鼻”。而“自”字以后再不当“鼻子”讲了,也就只用其假借义了。
“骄”字是从“马”声“乔”的形声字。在《说文》里说:“马高六尺为骄。”这就是“骄”字的本义。后来因为读音相同,就把“骄”字借过来,当“骄傲”的“骄”用了,所以现在就只用其假借义了。此后,也很少有人知道六尺高的马才叫“骄”了。
假借法的出现,完全废掉了汉字的表意性,这对后世用同音以代替压缩汉字的字数有很大的启示。这里需要再说明两点:第一,假借字在上古时代普遍使用,这与当时的字少有关。在甲骨契文和钟鼎铭文中很多都是假借字,这对后世的阅读和理解带来很大困难。第二,“本无其字”就能出现假借,但有时在“本有其字”的情况下也出现假借。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古有假借现象,我们现在就去随便假借。要知道文字有广泛的社会性,如果我们任意乱借(实为写别字),只能损害文字的健康,造成使用上的混乱。
通过以上对“六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六书”是后世人对文字进行分析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并不是先有“六书”,然后再根据“六书”来造字的。
《细说汉字》编辑推荐[E]
《细说汉字》是一本介绍汉字基本知识的通俗读物。原书曾以《汉字例话》《汉字例话续编》刊行于世,深受读者喜爱。现将两册合于一本,改为现书名出版,并选配了与内容相关的460余幅插图。